为响应“健康中国2030行动纲领”的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实现早诊早治早康复的方针政策,上海心灵伙伴集团积极配合做好教育体系下教育学模式的心理健康工作。
赋能老师心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帮助一线心理老师和班主任及时、正确地识别和处理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
一、“早发现早识别”的基本理念
1.基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的可塑性,越早发现和识别儿童发育成长中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作出干预,预后及康复效果越好。
2.现代医学提出最新观念——心理健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把关注对象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拓展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在生命每一个阶段都将预防作为优先事项。许多儿童时期的心理障碍到成年精神科并没有消失,成人多动症、成人孤独症的诊断被普遍接受。在新的国际诊断标准ICD-11和DSM-5中,已取消“特发于儿童青少年时期的精神障碍”的分类,设置了“神经发育障碍”。
3.儿少科疾病的病因,按照生物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理论模型,除了神经生物学上易感体质的原因,还有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环境诱发因素,包括:
A. 父母的养育。不仅要注意智商、情商的培养,还要重视逆商的从小培育。现在统计分析,儿童青少年普遍高智商低逆商,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低,存在自伤行为。
B. 饮食管理。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很多精神疾病最近十年突然上升,不可能是基因的突变诱发,更可能是环境因素导致。因此要与环境污染抗争,多吃有机食品(非除虫剂、非化肥),多喝真正的矿泉水。
C. 世卫组织已经用“早期关怀与发展”取代“早期教育”(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development)。
4.自杀是青少年死亡第二大原因(世卫组织2016发布),这是包括教育系统、医疗系统在内的整个社会和政府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备注:心理危机敏感因子跟踪预警系统,系心灵伙伴核心产品,
帮助一线心理老师对学生的心理障碍早识别、早发现。
二、药物的基本观点
1.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比单独的药物治疗效果更好。这种观点为非药物治疗中的心理治疗提供了很大的成长空间,要求心理咨询师具有配合药物治疗的专业知识储备,并能够提供对应的靶向训练。
2.儿童药物代谢的特点:
A. 儿童的肝脏质量比成人大40-50%,肝脏代谢能力强,比成人更容易清除药物,理论上,儿童可能需要更高的mg/kg剂量才能达到相同的血浆水平。
B. 儿童GFR和肾小管分泌机制已达到成人的水平,药物对儿童的肾清除率更高。
因此,儿童相比成人能耐受更大剂量的精神药物,但最大剂量通常不能超过成人,且应密切观察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临床常用的方法为:低剂量起始并缓慢加量。
3.儿童青少年阶段排名前三的疾病是ADHD、抑郁症、精神病;主要药物是氟西汀(抗抑郁药)、利培酮(<15岁)、奎硫平(15-24岁)、奥氮平(>25岁)(后三者是抗精神病用药)(澳大利亚2012年统计发布)。
三、共病问题---青少年精神障碍的突出特征
共病(comorbitidy)也称同患病、合病等,目前国内多习惯称为共病,是指两种疾病共同存在。共患率指一个潜在的共同的病因导致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的疾病,或一种疾病导致另外一种疾病的发生,或两种毫不相关的疾病同时发生。终身共患率则指同一个体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发生的多种疾病。
共病强调的是共生,即具有相同/相近病因的一簇疾病的共存状态,概括来说,共病强调“共因”,包括:①共同的环境因素;②共同的易感性;③共同的易感基因。
共病在症状学上,表现为很不干净。从共患病机制上,有内化、外化问题。内化为焦虑、强迫共病;外化为躯体化症状共病。
四、常见儿少科精神疾病类型
(一)心境障碍
1.抑郁
2.焦虑
3.抑郁+焦虑
4.强迫症OCD
5.双相障碍
(二)神经发育障碍
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2.抽动症
2.1.抽动秽语综合征TS
3.孤独症(ASD)
3.1.阿斯伯格综合征
以上从基本理念、药物的基本观点和共病问题三大方面阐述了早发现早识别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后续,上海心灵伙伴集团将对常见的几种精神障碍类型进行逐个的详细介绍,请持续关注!
1、学生PTSD的早期识别与评估
2、学生ADHD的早期识别与评估
3、学生EOS的早期识别与评估
4、学生AD的早期识别与评估
5、学生NSSI的早期识别与评估
6、学生CD的早期识别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