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2日-14日在青岛举行的第77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已经圆满落幕,上海心灵伙伴云计算科技集团本次展会为各位参展观众、学校老师、教育部门领导呈现了国内领先技术的学校心理教育云平台,集“应用、管理、评价、督导”于一体,包含多维度测评、预警、干预系统;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课程,与教育部共同研发服务于中小学教师及学生;’生涯教育课程系统,包含C-ACT生涯课程资源工具箱,包含教师教案及说课视频、学生用书及生涯云平台系统;小冤家心灵倾诉APP,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亲子教育平台,为学校心理老师提供在线案例督导;爱心抱抱人;3D智能电子心理沙盘,触屏操作,同步输出测试报告。为本届教育装备展增色添彩。
通过此次展会,心灵伙伴与全国优秀的教育同仁的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收获颇丰。同时,我们将为未来中国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的发展贡献更为先进、前沿的技术和理念。
心灵伙伴以AI与DT技术为依托,围绕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两大维度及目标,承接区域性心理平台建设,是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平台提供商,是“幸福智慧校园”的领导品牌。
心理健康工作分为教育学模式和医学模式,教育学模式是认知取向,医学模式是病理性取向。教育学模式侧重心理健康的发展(健康促进)功能、预警(预防)功能、调适(亚健康干预)功能,医学模式侧重心理健康的治疗(病理干预)与康复功能。
心灵伙伴致力于提升我国心理健康的教育学模式的水平,吸收国际先进的临床心理健康技术,结合AI与DT技术,打造先进理念的颠覆性创新心理课程平台、教育学模式的精神分析工具(如房树人和电子沙盘)、教育学模式的CBT技术(如C-CBT计算机化的认知行为训练系统、心理危机敏感因子跟踪系统)、教育学模式的在线语言疗法(小冤家倾诉、课堂、学院三大模块)。以不断提高用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和技能,围绕心理成长预防云平台的三大核心功能(发展、预警、调适),把预防做到极致。真正实现健康中国“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方针。
心灵伙伴所研发的心理发展云平台助力区域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真正实现了“统一应用、统一管理、统一评价、统一督导”的信息化服务核心功能,极大地提升了学校心理健康的教育治理能力和信息化水平。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一、心理评价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1、学生个体的心理评估(评价)工具不断智能化
在线评价工具不断丰富和优化,在过去传统心理量表测评的基础上,丰富了电子沙盘、电子房树人的投射评价工具,增加了异常行为跟踪的他评工具,从而在形成了基础的四大评价工具。
同时,在系统内的C-CBT训练和小冤家倾诉两款调适干预工具中,伴随式辅助了一定的评价与预警功能。
形成了平台强大的4+2预警评价工具组合,完成了多工具预警能力,突破了传统单一量表预警评价的局限性,在云端完成了学生的动态心理档案的大规模建设工作,实现了心理健康工作的连续性和可持续发展。
2、以学校为主体的心理健康工作评价做到了智能化、在线化、常态化和定量化
具体针对“应用端”的学生、家长、班主任,“管理端”的心理老师的预警干预,“督导端”的教师培训情况进行在线自动化采集数据,在教育局端口集体呈现统计报表,按照考核项目进行分值计算,从而形成体系化的学校级别、区教育局级别的评价系统。
二、心理调适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以C-CBT和小冤家为核心的两款在线的心理服务工具,经过近四年的百万用户大规模使用和不断迭代优化,用户体验和内部模块功能得到长足发展。
三、心理发展的智能化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在心理课程环节,在云平台中今年上线了“成长课堂”模块,这一模块有力的辅助了“K12心理课程”和“C-ACT生涯课程”的教师备课资源准备、课堂管理、课堂互动环节的智能化水平,便捷了课堂教学与平台内其他在线工具的“一键式”启动。真正实现了以学校课堂教育主战场的核心地位,完善了心灵伙伴的心理课程的信息化平台建设。
心灵伙伴运用AI与DT技术在心理评价、心理调适、心理发展三大领域全面提升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智能化水平,探索了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模式的学校心理健康推动新路径。
现场风采:
上海市教委装备中心竺建伟主任莅临心灵伙伴展台指导工作,赞扬心灵伙伴在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三大突破,主要体现在“管理端”上:
1、实现多工具组合预警,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相结合、低频与中高频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真正解决心理教育痛点
2、实现动态学生心理档案在线实现(时间轴管理下的预警与调适交替)
3、在教育局层面的考核、动态监测基础上,实现发展性心理健康评价功能
吉林省教育厅装备中心刘忠民主任莅临指导,称赞这几年心灵伙伴进步很大,心灵伙伴的心理成长云平台去年已经纳入吉林省电教馆推荐目录,经过审核并唯一入选厂家进入吉林省教育厅电教优质资源库。
青岛西海岸新区弘文学校孙校长莅临心灵伙伴展位指导工作。孙校长说到弘文学校自从16年开始引进心灵伙伴的智能化心理服务系统以来,对于心理教师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心理健康工作成果显著,应该要大力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