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选背景:
2019年1月,国家卫计委、中央政法委等10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中提出,截止至2021年底,试点地区逐步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党政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搭建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将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健康细胞工程(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企业、健康家庭)和基层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基本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推动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促进我国社会心理服务行业的专业化发展与人才队伍建设,中国心理学家大会组委会特举办【全国首届社会心理服务专业案例征集】活动。活动全程由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标准与服务研究委员会提供学术支持。
我司作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先品牌,本次报送案例为:贵阳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互联网+心理”大数据项目。成功地成为24家提供公示的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十佳案例的候选案例之一。在本次网络投票中,我司申报案例受到了社会各界专业人士、地方政府的肯定和赞许,成功跻身十佳案例前五名。
案例摘要
贵阳市教育局为有效克服过去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预警工具单一、预警工具频度过低、施测过程中抵御学生防御心理的各种缺陷,自2016年起实施中小学德育安全网格化工作,系统化的强化大数据基础上的中小学心理健康预防体系建设。建立以在线测评、异常行为敏感因子追踪系统、电子房树人、电子沙盘、在线认知行为训练系统、在线倾诉APP等架构的多工具预警预防服务云平台,该平台实现了自评工具与他评工具相结合,低频、中频与高频工具相结合,主观工具与客观工具相结合,形成了多工具、多维度、立体化的“互联网+心理”的模式。该平台具有大规模、即时性实施的“统一管理、统一部署、统一考核、统一评价”的功能,强化了教育局对心理健康工作的指挥权与业务指导权。
贵阳市教育局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保障实施,形成成千上万以班主任、心理老师为核心的网格化的平台支持体系,他们通过智能化心理平台六大工具共同关注、筛查及限时辅导与干预的工作,对云平台报送进行监管、考核与评价,有力的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把控。
贵阳市教育局对于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的探索走在了全国先列,以本工作为基础的《创新“德育安全网格化”模式 提高安全工作实效“互联网+心理”优势初显》被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评为2017年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
案例介绍
我司报送案例
项目名称:贵阳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互联网+心理”大数据项目
项目周期:2016年至今
服务提供方:上海心灵伙伴览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群体/单位名称:贵阳市教育局
所属领域:教育体系
一 、案例背景
在我国中小学生中,约1/5左右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通知》(教基一〔2012〕15号)要求,在学校、社会中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和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实践中,还存在师资队伍配备不完善、专业能力欠缺、心理健康课程教育的空缺、传统心理普测模式耗时耗力、传统线下设备过于局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分离等问题。
为有效解决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教育辅导工作,贵阳市教育局拟依托大数据手段,建设一批市级心理健康示范学校,以加强问题学生的筛查干预和辅导、强化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为家长推送有效家庭教育内容。通过开展贵阳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及大数据项目建设工作,建立贵阳市“互联网+心理”的模式,整合各种力量为未成年人服务。
二、需求分析
1.贵阳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发展现状
贵阳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医学心理学教研室在2009年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对城区8所中学(初中4所,其中重点学校3所,普通学校1所;高中4所,其中示范性学校3所,普通学校1所)初一至高三年级3609名中学生进行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总检出率为36.2%,有1309人(36.2%)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轻度心理问题1023人(28.3%),中度心理问题178人(4.9%),偏重心理问题23人(0.6%)。心理问题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心理健康量表因子阳性检出率前三位分别是情绪不稳定(46.2%)、学习压力(41.2%)、强迫(37.2%)。
2.贵阳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发展现状
在调查中发现贵阳市中小学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人员的数量严重不足;2)教师专业能力欠缺;3)缺少心理健康课程教育的开展;4)传统心理普测模式耗时耗力;5)传统线下设备过于局限,无法实现有效使用效益;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分离,无法给予家长有效的心理教育;7)制度约束不够,制约着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发展。
三、服务过程
1.启动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设工作
(1)普测配合个测,用专业测评建立和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在学校配备心理测评预警系统、电子沙盘、电子房树人绘画系统、认知行为训练系统等软件设备,由各校心理老师定期安排全市中小学生通过心理测评软件进行普测。在一些特殊学段,根据不同侧重点进行筛查,建立、补充学生身心健康档案。
通过团体测验测得整体情况,筛查出在整体数据中存在的异常或极端数据,即时生成报告和预警信息。对于出现预警的学生再单独抽出做进一步个别测验,以发现并及时解决特殊的个案问题。
例如,2016学年发起的一项针对初二年级学生的测评活动,使用了目前医学、司法、教育和心理咨询等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涉及贵阳市39所学校,近2万名学生,最终掌握了7~15岁学生在内外向、神经质和精神质这三个维度的总体特征,并筛查出了一部分超出正常范围的学生,作为重点对象开展进一步的跟踪。
(2)以移动终端的方式建立学生行为习惯数据库
根据学生常见问题行为,建立学生异常行为习惯数据库。定制专属模块,供教师记录学校学生发生的异常行为表现,以及遭遇的特殊生活事件。平台的系统有自动进行智能分析功能,能够筛选出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及时发出预警提醒,并给出初步处置建议。学生异常行为习惯数据库中涵盖了学校学生常见的问题行为表现和遭遇的特殊生活事件。其中,问题行为包括躯体表现、情绪表现、行为表现、精神状态等4类30种以上常见表现。特殊生活事件则包括学业、躯体、人际、家庭、其他等5类共30种以上常见事件,基本已包括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全市987所学校配合该数据库的基础建设工作,61.5万名学生的资料被纳入数据库中。通过后续对这些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更精准地掌握学生们的心理状态和发展变化轨迹。
(3)配套24h在线倾诉系统,相关数据同步录入学生身心健康档案系统
除了通过测评系统和异常行为模块外,还引入倾诉系统,完善心理建档工作。不同于早期心理老师收集的纸质资料,倾诉系统可为家长、学校老师提供配有语音、文字和图片的在线心理倾诉服务,帮助学生提升调节情绪、应对挫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指导家庭教育,为家长提供心理学专业支持;帮助心理老师缓解工作压力,避免面对面交流的尴尬。据统计,有11%的人愿意通过系统进行倾诉和咨询。特别是习惯于文字交流的青少年,该系统为他们倾诉和减压提供了私人空间。
除了收集数据建档外,倾诉过程中还可识别和筛查心理危机群体,并进行一定的干预。对于严重心理危机个体采取即时干预。该系统已成功地预防了好几起学生自杀事件,挽救了宝贵的生命。
2.构建动态精准模型库,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在云计算技术的支撑下,大数据云平台融合智能化语音反馈人偶、呐喊宣泄设备、放松设备、自主自助仪等多种实体装备,让学生个体的心理状态能够通过其生理指标、行为痕迹、语音及文字等多种形式客观反映出来,产生伴随式的可视化数据。例如某校高一年级通过认知训练系统发现,有接近30%的学生激活事件和考试有关。这提醒心理老师,学生们近期考试压力可能较大,需要开设一些和考试压力相关的班会活动或团体活动课,帮助学生应对压力。以往这个工作基本是凭感觉在做,现在可由数据反映客观事实,及时制定决策。
贵阳市利用互联网+心理的优势,构建网格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结合现代化工具,在线直播、实时交付,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让学生或者家长做到处处可学、时时可学的状态。新的系统投入使用后,学生用“开心、放松、有趣、创造”来描述该系统,总体反馈比较积极。但对于一些相对比较偏远的地区,因为网络信号问题,系统操作方面有卡顿,因此后续还应进一步优化网络情况。
3.通过教师培训和大力宣传为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
贵阳市开展一系列教师培训活动,确保更多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平台、APP和相关专业设备的操作,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大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优越性和必要性,引导家长们逐步重视起来,积极参与这项工作,共同为心理健康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通过前期的初步探索,该平台必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内发挥出更大的累加效应。
四、成效评估
1.项目创新
本项目主要是利用了日益发达的互联网技术,通过引入最新的大数据和AI技术,实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智能化和信息化。
首先,云平台实现了多种工具的组合使用,能从多角度对学生问题进行筛查,实现了从多量表测试到多工具组合测试、从自陈式测试到投射类测试、从主观自诉到客观行为发现的多级飞跃式发展。这打破了以往仅从单一维度来评定学生的现象,使心理教师获取的学生心理数据更加多维和立体,也能够更加全面的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心理水平。比如说,心理测试和异常行为记录就是分别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用来发现学生的困扰。同时,心理测试和电子房树人又是从自陈式测试和投射类测试两个角度来反映学生心理水平。这种不同工具间的组合使用使得了解学生的角度更加多维,更加真实。
其次,云平台实现了多角色的共同使用。在平台上,除了使用对象主体是学生以外,还包含了家长、心理教师、班主任、其他授课教师及校长等多种角色。不同的人群在平台上对应不同的功能,互相搭配,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比如说,在必要的时候,心理教师可以将学生某方面报告推送给家长和班主任,要求后者配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或者班主任可以及时将自己在课堂上发现的学生异常行为进行报送,作为心理教师工作的一种积极的补充。这将更好的在校园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最后,云平台还实现了多层次的管理体系。贵阳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及大数据项目自开展以来,教育主管单位高度重视该项目,架构了宏观上“市教育局-区教育局-学校”、微观上“校长-心理教师-班主任”的网格化工作体系,确保基层学校在遇到学生突发情况时,可以第一时间上报至上级领导单位,层层汇总,精准干预,最终实现校园安全的目标。
2.实际成效
本项目工作在市教育局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进下,经过大胆探索和实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基层教育主管部门、校园干部、心理教师、班主任教师的认可。市教育局以“统一管理、统一部署、统一考核、统一评价”工作思路指导各区县教育局以及各学校,形成了高度重视心理筛查工作的文化氛围,并成立了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专人负责心理健康筛查工作,对云平台报送进行监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把控。
随着心理健康筛查工作的展开,教育局初步掌握了全市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形成了庞大的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库。一方面,对目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有了整体了解,并帮助学校对预警学生进行干预。测评结果呈梯度呈现:红色预警表示心理教师需要及时关注,结合班主任行为上报初步分析,并与学生约谈,确定下一步工作计划。黄、橙色预警代表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心理健康和情绪状态,需要心理教师具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另一方面,数据积累为今后形成具有地方特点的学生心理健康常模打下数据基础,让今后的工作有了参照。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测之后,学校心理教师对红色预警学生进行约谈,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的学生,进行了良好的转介处理,并合理明确地告知家长。对黄、橙色预警的学生进行团体辅导等。有的学校筛选出3-4名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约谈之后与学生家长沟通,建议家长将学生带到专业机构确诊。某一学校学生在凌晨出现自杀倾向,主动使用了24小时倾诉系统,倾诉系统的咨询师了解情况后迅速向该校心理教师反映,心理教师报告学校领导,校领导迅速启动危机干预机制,最后成功挽救了学生宝贵的生命。
同时,心理教师和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同度也明显提高。心理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信息化工具的使用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高效而有序,心理教师发挥了专业性,提升了职业成就感。而随着工作的层层深入,家长也通过小冤家倾诉系统APP的使用,学习更多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心理健康意识从“无”到“有”,从“少”变“多”,更加关注子女的心理健康状态。家校共同配合,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
五、项目价值与意义
1.市区县教育主管部门效益
贵阳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及大数据项目的开展,能够高质量地落实市、区心理健康管理部门“研究、指导、服务、管理”的工作内容,促进贵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行政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该平台能够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促进心理学教学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将目前最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具体的管理决策服务,基层服务,课题研究与学术交流活动之中。平台优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和服务的过程,提高了网络性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心理健康行政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有效开展和落实提供便利。
2.示范校效益
贵阳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及大数据项目能够从整体上提升各学校的形象,确保心理健康政策活动等信息的高效传达和接收,提高学校的实时化、自动化管理心理健康状况程度,帮助学校在家长和学生之间建立互通渠道,减轻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负担,建立长效的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机制。同时通过层层自动预警的方式,通知心理教师、学校、家长及教育管理部门等不同层级进行干预,在第一时间避免学校极端事件的发生,促进校园安全。
3.心理健康教师及班主任效益
贵阳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及大数据项目转变了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让教师从心理健康知识的传递者变为心理健康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平台加深了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掌握的广度和深度,实时动态更新每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情况,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有效地支持。
4.家长、学生效益
贵阳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及大数据项目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和健康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网络环境,加深了家庭与学校,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感情,激发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动力。家长通过平台能够实现与学校、教师的实时互动,随时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新资讯,家教常识,掌握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育成长。学生通过平台参与心理健康学习互动,增加学习兴趣,提高自身的社会学习适应程度,调节自我的心理状态,从整体上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六、专业反思
1.不断完善云平台和手机APP客户端建设
只有将云平台和手机客户端不断完善,才能更好的开展心理筛查和干预工作。教育局端口将会更新,开启查看各个学校的报送情况以及预警情况的权限,帮助教育局在此数据基础上对各个学校未完成情况进行督促和整体考核;班主任和心理教师的功能权限也将不断优化,为整个工作的开展提供完善的数据平台。
2.健全灵活完善的考评机制
由于各个区县的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不同,不同区县学校的软硬件设备、场地和人力资源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因此工作考核体系需要与学校各方面的软硬件设施条件相结合。采用灵活的分层分类的考核体系,将相似教育水平、相同类型的学校进行同类考核,相似经济水平的区县进行对比考核,使得考核结果更具有参照性,对后期工作开展的指导性也更有说服力。
3.注意与学校其他工作的有机融合
学科之间并不是独立并存的,而是互相影响和促进的。只有将各学科之间的壁垒打破,将各个学科有机结合起来,才能防止学生偏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如此。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各学科中去,才能更好的实现素质教育,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中拓展开来。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蕴含于学科教学中,通过教学过程就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其次,在学科教学中应用心理健康策略,能帮助教师制定有效的课堂管理原则,建立民主的课堂管理模式,营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和培养学习兴趣。因此,打破学科间壁垒,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他学科,不仅让心理健康教育不再边缘化,还能促进其他学科教学。